6分鐘能做多少事?普通人對時間的觀念,跟成功人士其實大不相同。被譽為被稱為全球最具成效的財富教練、知名企業培訓師道格拉斯.維米爾(Douglas Vermeeren)曾親自訪問全球400位商業領袖,包括Nike、迪士尼等知名企業,彙整為著作《一天工作6分鐘》,分享如何有意識地利用時間,藉此掌握財富。以下為原書摘文:
6分鐘能做什麼?
乍看之下,6分鐘似乎並不長。
6分鐘只有360秒,一般人都不認為任何偉大的事情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。很多人告訴我(甚至在直播電視節目上直言),他們不相信我每天只花6分鐘就能管理或經營多家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公司。
事實是,我在某些日子的工作時間確實稍微超過6分鐘(尤其是教學或演講,但這些活動跟我的公司和財富管理是分開的),但在大多數日子裡,我花費6分鐘或更少的時間在工作上。
無數例子證明,簡短的時間能創造出強大的結果。
訪談世界頂尖商界領袖的獨特經歷,讓我了解人們對「花時間工作」的想法,以及這些想法如何阻礙財務富裕。
碼錶教會我的事
我聯繫了很想採訪的企業主,他擁有了不起的成就,包括把事業從構想發展成數百萬美元的企業,並在多個國家開展業務——從他身上能學到很多東西。(巧的是,能讓我學到最多的公司,並不一定是最大或最知名的公司。他就是其中一例。)
我跟他通上電話,詢問能否與他會面15分鐘,問一些問題。他答應了,我們也約好了日期和地點。我相當興奮,帶著準備好的問題赴約。
見面握手之後,我驚訝地看到他把手伸進口袋,掏出碼錶,放在桌上。「你有15分鐘,」他說,「開始吧。」
這是我第一次目睹有人用行動表達對時間的嚴格要求。我記得當時相當慶幸為提問做好了充分準備。感謝老天!那天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訪談。我離開前,向他提起我對碼錶的概念很感興趣,能否再跟他約個時間討論。他同意改天再跟我談15分鐘。
訪談結束後,碼錶的概念一直縈繞在我心頭。我很好奇,他為什麼覺得使用碼錶很重要。是什麼原因促使他開始使用?碼錶在他的人生中創造了什麼價值?我是不是也該開始使用碼錶?
第2次見到他時,我直接提出了關於碼錶的問題。
他告訴我,我通過了考驗。他解釋,大多數人都不把時間當一回事,但我在訪談前做好了準備,而且在15分鐘內問完了想問的問題,他因此知道我明白「準備」的力量,而且明智地運用時間。
接著他解釋,很多人以為每次開會必須花上1個小時,而這其實是校園生活留下的影響。學校教導我們,數學、社會、自然或任何科目,最適合1小時的課程,所以日後我們以為每一次會議都應該長達1小時。
之後,我也觀察有多少跟我見面的人把會談時間設定成1小時。他們要求在星巴克之類的地方見面,而且把開始的30分鐘拿來談論跟會面的主因無關的事。別誤會,我不是說會談時得直接切入主題,連噓寒問暖也省略,但現實是大多數會議完全是浪費時間。
我那位手持碼錶的導師指出,人如果知道時間短暫,一定會做好更充分的準備,接著跟我分享了一句話,之後無論做什麼我都牢記於心:「你其實在教導人們如何對待你。」我發現這在人生和商務上都堪稱真理,你其實在教導人們跟你相處時如何看待時間,因為他們會觀察到你如何看待時間。
我在這方面未必總是身體力行,卻在犯錯後才明白這個道理,以下是其中一個案例。
忘了自己是領袖,團隊跟著失控
我年輕時創辦的第1間公司,是在網際網路剛出現時成立的。我開設了支援電影業的線上媒合平臺,演員可以透過平臺發布大頭照和簡歷,然後選角導演會使用我們的網站來尋找人才。我把這家公司命名為casting-call.net。很直截了當吧?(這個線上媒合平臺已經不存在,所以你現在找不到了。這是1990年代末的事,我後來賣掉了這間公司。)
在那段期間,我們其實有實體辦公室。我在加拿大和美國的幾個主要城市都設有辦事處。我做事很有條理,不必經常進辦公室。我的工作團隊會跟演員見面,並居中協調。我進辦公室時多半會遵守專業守則,甚至會穿西裝。
但有一天,我穿著短褲和T恤進辦公室,採取了更隨性的態度。我整個下午四處坐下來跟工作團隊聊天,比較像是朋友,而不是團隊主管。我掉進了朋友圈,忘了自己是領袖。離開辦公室時,我知道自己犯了錯,但沒有學到教訓。隔週,我重蹈覆轍。員工開始跟我開玩笑,彷彿我是他們的哥兒們。這種互動雖然很有趣,但我開始懷疑,自己是不是在製造日後的問題。果不其然,問題出現了。
接下來1個月,我發現員工給我的報告寫得比較隨便;有天我打電話去辦公室,卻發現員工決定提前下班,因為外頭陽光明媚;某個團隊成員甚至開始跟走進辦公室裡的女演員約會(公司明文禁止此事);我還不得不解僱某個團隊成員,因為那人跟公司「借」了一些錢。我之前以更高的標準管理公司時,從沒遇過這些問題。
請幫自己一個忙:把親密朋友和你的商業關係畫清界線。我並不是叫你不要保持禮貌,而是要你不要態度隨便。而這一切,都從你如何表達多麼珍惜時間開始。
貝琪參加了我在倫敦舉行的活動。她一直試著和員工當朋友,卻營造出我剛剛提到的那種隨性氛圍。她對此備感壓力,因為那些員工都是她不想解僱的好人。而當她試著鼓勵他們表現得更專業時,對方並沒有當一回事。她決定提升自己表現,身體力行當榜樣。後來,她團隊中某人因為覺得公司氣氛變得太嚴肅而離職,但其他員工的表現都提升了,公司利潤也翻了3倍。
(本文摘自/一天工作6分鐘:世界級商業領袖教你用槓桿力,創造豐足與自由/方智)
留言列表